青年学术沙龙|环境领域行为公共政策的交互效应:一个长期自然田野实验

发布日期:2025-03-20


2025年3月19日下午,公管学院在D520成功举办了青年学术沙龙活动,我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凌卯亮老师报告了其最新研究成果“环境领域行为公共政策的交互效应:一个长期自然田野实验”,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关注与参与。本次沙龙由副院长黄红华教授主持,史春玉、陶旭辉、张志坚、王娱琦、叶苏扬等多位教师及我院数十位研究生参与。

 

报告伊始,凌老师简要介绍了问题的提出背景,强调解决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多措并举,鼓励个体改善多类行为,而行为政策研究往往孤立地审视各项政策,极大地忽视了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此,提出问题“政策交互,一项政策的干预效果是否会受到其他政策的影响?”

 

紧接着,凌老师主要围绕行为政策的交互效应展开,特别是环境领域中垃圾分类和节水政策的相互影响。研究采用自然田野实验的方法,通过在浙江省瓜沥镇的18个社区进行为期两年的实验,探讨了垃圾分类政策和节水政策的交互效应及其形成机制。实验设计采用了2*2逐步引入移除的设计,以期对政策交互效应提供因果证据,并探索了包括注意力配置和偏好过程在内的微观心理学机制。研究成果对于理解政策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凌老师重点介绍了该项目的实验背景,详细介绍了在萧山瓜沥社区进行的长期自然田野实验。实验选取了5637个样本,通过行为干预:家庭垃圾报告单(HRR)和家庭用水报告单(HWR)进行分组和分期实验,经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量化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检验分析。并且展示了相关检验结果,重点介绍了该实验的机制分析,其中包括注意力竞争、道德许可、自我强化、信号不兼容、行为收益比较(经济收益、声誉收益)等方面。这一部分的讲解,数据详实,逻辑严密,引发了在场老师们的热烈讨论和交流互动。

 

最后,凌老师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启示,并坦诚地指出了目前研究所存在的局限性,与在场各位老师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本次沙龙加深和拓宽了在场师生对于行为政策的交互效应的相关理解和认识,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激励大家持续探索和钻研。


     【报告人简介】

凌卯亮,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在浙江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行为公共管理、行为政策科学和居民环保行为中的相关议题(如个体偏好的形成与表达、行为溢出、社会规范);主要运用实验设计与量化分析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省哲社基金项目。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Ecological Economic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公共管理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博士学位论文《居民环保行为溢出效应的内在机理与影响因素》获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