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5-08
2025年5月7日下午,公管学院邀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知名公共管理学者竺乾威作题为“国家治理与制度创新——制度角度的分析”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公管学院刘兰剑教授主持,公管学院部分教师、本科生、研究生数十人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刘兰剑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竺乾威教授在公共行政学研究领域取得的众多优秀成果,并对竺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接着,竺教授分三部分讲述如何从制度视角去理解国家治理与制度创新。
在国家治理与制度的三个层面上,竺教授首先指出国家治理的目标是走向现代化,但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之间的分化与差异却逐渐显现。竺教授通过《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和《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两本书介绍地理因素和制度因素会影响国家命运和国家治理,并回顾了道格拉斯·诺斯关于制度在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的观点。接着,竺教授进一步探讨“制度怎么产生”“制度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两个问题,通过引用多位学者的观点,认为制度主要是人为设计的结果,并有自然演进的一面。并认为制度包含宏观层面的制度安排和中微观层面的制度。随后,竺教授通过讲述国家治理与制度规则的互动过程和关系,肯定了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在国家治理的制度创新与变革上,竺教授从需求供给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制度创新首先源于对制度的需求,引用福山的观点指出特定历史背景是需求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制度需求来自增量和存量两方面。一方面,增量的需求由制度供给不足而引起,而供给不足的原因在于缺乏配套规则规章、新问题层出不穷和官僚制特性影响。另一方面,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指出引发制度创新与变革的原因在于国家治理已经无法在现有的制度体系规则或公共政策中获利。接着,竺教授认为增量和存量两方面的创新与变革在不少场合并不存在严格的区分,要明确制度创新与变革的动力来源于供需关系变化。
交流互动环节,竺教授围绕老师和同学提出的“制度‘悬浮、空转’的原因”“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区别”“对制度型开放新概念的理解”“制度与政策的区别”等问题结合相关事例和理论观点进行详细解答,加深和拓展了在场师生对于学科发展、国家治理、制度理论等方面的理解和认知。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