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5-23
5月12日-23日,在浙江工商大学D楼教学区,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正将最后一辆自行车归入白线方格,阳光透过整齐的车列折射出秩序的微光。公共管理学院“温暖公管,志愿先行”系列志愿活动开展以来,通过车辆引导、期刊整理、驿站运营三大实践场景,将劳动教育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以具象化志愿服务探索“大思政”育人新范式,为构建具有商大特色的文明寝室长效机制注入鲜活力量。
空间治理:文明坐标的立体建构
在D楼教学区开展的“经纬行动”中,46名志愿者化身“空间规划师”,通过日均3次的动态巡查,累计规范停放非机动车600余辆,整理自习区书籍2300余册。“我们运用公共管理学科中的网格化治理理念,将停车区划分为6个责任单元。”活动负责人张同学展示着绘有热力图的治理手册。
知识整序:学术生态的无声滋养
D425教室的期刊整理工作现场,12名志愿者正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构建“学术资源图谱”。他们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五年《公共管理评论》等核心期刊进行主题聚类,制作出可视化索引手册。“整理不只是物理排序,更是知识再生产的过程。”这种“劳动+专业”的融合实践,让15个寝室的学术研讨小组在此孕育而生,真正实现了“劳动实践场”向“学术孵化器”的转化。
星火燎原:成长共同体的温度传递
“星火驿站”内,擦拭杯具的细微声响与考研经验分享的轻声交流交织成曲。30名志愿者通过“5S管理法”打造出集学术交流、生涯规划、心理疏导于一体的成长空间。驿站运营日志显示,累计开展“选调生面对面”等活动28场,服务师生900余人次。更令人欣喜的是,这里诞生了首个由学生自主运营的“生涯领航工作坊”,23名受助者转身成为助人者,形成“服务-成长-反哺”的育人闭环。
暮色渐深,星火驿站的灯光依旧明亮。当劳动教育遇见思政育人,简单的擦拭动作承载着责任担当,书籍的整齐编码隐喻着成长秩序,车辆的精准归位勾勒出文明图谱。这场静默而深远的变革证明:最好的教育,正藏在青年躬身实践时滴落的汗珠里,映在志愿服务中绽放的笑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