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郭峰教授主讲“数字经济学术研究选题与技能储备”

发布日期:2024-10-08

2024年9月27日下午,公管学院成功举办了西湖论坛第四十六讲。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投资系郭峰教授应邀出席,并作了题为“数字经济学术研究选题与技能储备”的精彩学术报告。讲座由公管学院院长汪锦军教授主持,吸引了来自公管学院、经济学院以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数十名师生参加。

 

讲座伊始,郭教授结合当下经济社会深度数字化转型的背景,提出了对数字经济研究的见解。他指出,数字经济的研究不应该是简单考察一个数字经济指标对其他经济指标产生的影响,而是要考察经济社会现象、经济社会关系在数字经济时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在理论逻辑和研究设计上做出回应和改变。

接着,郭教授通过剖析五研究案例,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一是“数字经济与行政边界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利用数字经济解决导致行政边界地区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二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乡村振兴的希望在城市”,论证了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三是“社交媒体识别公司间联系”,研究利用社交媒体中的群体智慧识别公司之间的显性和隐性经济联系并分析其经济后果;四是“年底发表论文的引用率陷阱”,研究数字经济时代下检索习惯和设置对年末论文引用率的负向影响;五是“论文标题长度与论文引用率”,研究检索中标题长度对于论文下载率和引用率的影响。

在深入分析上述五个研究案例后,郭教授强调,数字经济研究需要扎实的技术储备,同时在研究视角、方法与数据处理上要不断创新,才能开展高质量的实证研究。他详细阐述了通过数字经济渗透带来的大数据研究经济社会关系新变化的四个关键步骤:素材获取、数据提取、数据处理和工具分析。此外,郭教授还分享了关于学习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宝贵建议,建议从Python编程语言入手,逐步学习机器学习算法,强调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为研究者提供了实用的学习路径。

 

讲座末尾,郭教授耐心解答了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与大家共同讨论了“如何发掘出更多研究新思路和观点”“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量化标准是什么”“数字化的学科边界和概念界定”等相关问题,加深和拓展了在场师生对于数字经济时代进行学术研究选题的理解和认知。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徐华东图片:毕佳璐